懷孕的不適症狀
當驗孕棒出現了兩條線,準媽媽獲知懷孕時總是充滿了喜悅與感動,但是馬上伴隨而來的種種不適症狀,又讓人擔心整個孕期會不會是個難熬的時光。其實,每個準媽媽遇到的徵狀都不一樣,因此也不用過度緊張,下列就一一為大家說明懷孕之後身體發生的一些變化,並提供一些紓解的方法吧!
懷孕初期(1至3個月):
n 常有噁心、嘔吐的感覺
小真懷孕兩個月,來我的診間時,已經一周以上沒有好好進食了。她無奈的說:「吃什麼都吐,早上起來時孕吐最嚴重,老公怕我沒體力,讓我多喝點牛奶,結果我聞到奶味更覺得噁心。醫師這會影響寶寶的健康嗎?」
她不是擔心自己的體力,反而先關心起寶寶的健康,我想這就是母性的本能吧!
我對她解釋:「懷孕初期胎兒還處於器官形成階段,對營養的需求相對後期要少,所以不用太擔心,一般到孕期第十六周之後,噁心、嘔吐的症狀就會慢慢緩解。」聽完我的說明,她才鬆一口氣。
孕吐原因眾說紛紜,主要是由於女性在懷孕之後,各種身體運作產生改變,例如體內的荷爾蒙分泌增加,黃體素也大量分泌以穩定子宮,所以影響了腸胃道平滑肌的蠕動,出現反胃、噁心等現象。不過這些徵狀都是因人而異,有些人相當輕微,有的人則很嚴重,我還遇過一些準媽媽第一胎不會吐,第二胎會吐的情況呢!
一般來說這是懷孕初期的正常現象,不用太過緊張,但是如果嚴重孕吐到連水都不能喝,就要請醫生評估是否需要住院。當孕媽咪體重下降5公斤以上,電解質不平衡,並出現酮尿狀況就需要住院打點滴,以補充水分。
【紓解方式】緩解孕吐的方法:
1. 味道清淡的食物
試著吃些清爽的食物,因為這些食物的氣味沒有那麼強烈。避免吃高脂肪、油炸類的食物,因為它們需要更長的時間,才能消化。
2. 少量多餐
空腹反而容易引起噁心,所以在不強迫自己的情況下,不管什麼食物多少吃一些,即使這些食物營養價值不高也沒關係。少量多餐的方式可以讓孕吐的準媽媽隨時保有一些體力。
3. 小口喝水。
喝水對預防脫水非常重要,如果你吐得很頻繁,可以嘗試含有葡萄糖、鹽、鉀的運動飲料,幫助你補充流失的電解質。但是,也不要吃太多流質的食物,可吃乾食,如土司、蘇打餅乾等,可以減緩孕吐。
4. 適當活動舒緩
整天食慾不佳,心情低落,精神不振,就不想出門嗎?其實,外出走走轉移注意力,也是不錯的方法,幫然最好量力而為,如果有下腹不舒服、下墜感......等情形,就回家或找個地方休息一下。
n 容易疲倦、想睡覺
在這個階段,荷爾蒙的變化,容易出現疲累或是昏昏欲睡的情況,記得我自己在懷孕初期,也是特別容易疲倦,通常我都會多休息以減輕身體的負擔,而且盡量不要熬夜。
【紓解方式】
最好的對策就是多休息,如果是職業婦女,千萬不要太過勉強自己,要有充足的睡眠。
n 頭暈目眩
懷孕之後,不但味蕾變得敏銳,感覺也比一般人敏銳,因此如果在空氣不流通,或是較擁擠的公共場所,就容易引起頭暈目眩的狀況。此外,有些本身就有貧血症狀,或是低血壓的女性,常常在變換姿勢,從坐姿或蹲姿要站起來時,特別容易感覺到一陣暈眩,尤其是血糖較低的時候要格外注意。
【紓解方式】
如果容易暈眩的孕媽咪們,應該避免長時間曝曬在陽光下,而且變換姿勢的時候動作要緩慢一些,也暫時避免前往人群太多的密閉空間。建議孕媽咪隨身攜帶小餅乾跟糖果,以防止血糖降低而產生暈眩問題。
n 頻尿
「醫師,我最近一直想上廁所,次數頻繁到主管都來關切我了,真的是很尷尬......」門診裡的準媽媽沮喪的跟我提起她的狀況
我安慰她說:「懷孕時,因為膀胱受到日益擴大的子宮壓迫,使得準媽咪一直產生尿意,這是很正常的現象。千萬不要為了面子憋尿,如果因此引發尿道炎或膀胱炎,反而不好唷!」
【紓解方式】
一般初期跟後期都容易有頻尿現象,建議準媽媽們,臨睡前兩個小內盡量不要喝水,以減少半夜起來的次數,影響睡眠品質。
n 泌尿道感染
懷孕時因為子宮增大壓迫膀胱、輸尿管,使膀胱不易排空尿液,造成尿液滯留,讓細菌有了滋生的機會,容易引發「泌尿道感染」。孕媽咪若未妥善治療的話,可能會因而惡化成「腎臟炎」,造成媽媽和寶寶的威脅。如果在懷孕前就有反覆感染的孕媽咪,也要在產檢時告知醫師,並請醫師進行細菌篩檢,藉以預防「腎臟炎」的發生。
【紓解方式】泌尿道保健和預防感染措施:
1. 每天飲用2000C.C的水,每次少量多次飲用,藉以增加尿量,可沖離泌尿道的細菌,減少感染的機會。對於長期久坐或久站的工作,可千萬不要憋尿,容易引發感染。
2. 少穿著緊身褲、束褲、褲襪,多穿著棉質內衣褲,讓陰道和尿道保持乾爽不悶熱,以免細菌、黴菌孳生。
3. 多攝取蔓越莓及含維生素C食物。
4. 請刪除
懷孕中期(4至6個月):
n 腿抽筋
「最近睡到半夜,右小腿後面突然抽筋,痛的我立刻驚醒大喊:抽筋啦!好痛喔!」常常聽到不少準媽媽跟我抱怨半夜睡覺時會出現腿抽筋的情況,而且多在小腿部位。導致孕婦腿抽筋的原因很多,可能是體內鈣缺乏,或是懷孕期間走動過久,增加腿部肌肉負擔,也可能是冬季夜裡室溫較低、睡眠姿勢不好等等。
【紓解方式】為了預防孕期腿抽筋,應適當補充鈣片,睡眠時最好保持下肢溫暖,並將腳部稍微抬高,常做肌肉按摩,特別是腿腳部的肌肉,以改善血液循環。如果有抽筋症狀,腳趾要向上伸展,讓小腿後部肌肉慢慢舒張,減輕腫脹。
n 腰痠背痛
隨著胎兒逐漸成長,準媽媽因為體重增加、姿勢不當等因素,腰背部的負擔越來越大,因此腰痠背痛可說是孕婦最常見的徵狀之一。以我的門診經驗來觀查,有些準媽媽在懷孕中期就會出現腰痠背痛的症狀,有些到了懷孕後期才開始逐漸明顯,而且每個人體質及生活習慣不同,症狀的輕重程度也不一樣。
【紓解方式】改善痠痛的方法:
1. 調整姿勢:
親愛的孕媽咪,請記得現在妳的身體可不是一個人,因此坐姿與站姿都要稍稍調整。
坐下時,最好選擇可以良好支撐背部的座椅,讓腰椎胸椎可以靠貼在椅背上,如果腰部與椅子中間留有空隙,也可以墊個小枕頭,來幫助支撐腰部。
站著時,要避免腹部往前突出,增加後背肌肉的壓力,因為到了懷孕中後期,重心會越來越往前,身體為了將重心拉回,背部就會相對用力,因此背部疼痛的症狀將更明顯,可以適時的使用托腹帶來支撐越來越大的肚子。
2. 調整睡姿:
「有沒有甚麼睡姿,可以一覺到天亮?」這大概是每個孕媽咪所冀求的,因為怎麼睡都無法熟睡。
的確,隨著肚皮一天天隆起,睡眠品質也會越來越差,雖然如此,還是有些姿勢可以舒緩一些,為了避免壓迫子宮下腔靜脈,讓血液可以維持順利循環至胎盤,準媽媽應儘量採取左側躺,而且可以在兩腳之間放個小枕頭協助平衡身體重心。此外,從床上起身的時候,也要注意應使用側躺的姿勢,讓腳先放到床下,再慢慢用雙手撐著床墊起身,才不會傷及肌肉。
3. 按摩
很多準媽媽都會問我:「孕期可以做身體按摩嗎?」我會建議懷孕中期胎兒較為穩定,再開始利用輕柔的按摩來舒緩肌肉的緊繃,但是要注意按摩前要告知芳療師自己已經懷孕,不要按摩肚子,也不要採用穴道按摩法或塗抹刺激性精油,以免出現不適的作用。除了按摩,自己在家也可以熱敷患部,幫助肌肉放鬆、消除疲勞,但是溫度不要過高,以免燙傷。
n 便秘
雅惠懷孕已經五個月了,一直以來沒什麼不適的症狀,既沒有孕吐,也沒有水腫,一切看似很順利,不過卻有個困擾的問題,就是「嗯嗯」一直不順暢。懷孕初期,就常常在廁所坐老半天才能排便,到了懷孕中期更嚴重,曾經一個星期只順利排了一次便。她擔心之後肚子越來越大會更難排便,不知該如何是好?
我在診間也發現,許多孕婦有便祕問題時,會依賴軟便劑或經常使用浣腸劑解便,其實如此可能誘發子宮收縮,反而提高了早產的風險,而且也無助於根本解決便祕的困擾。
【紓解方式】幫助排便順暢的方式:
懷孕期間便秘的情形在診間也是常見的問題,建議孕媽咪可以從日常飲食開始,改善身體的不適進而達到養生健體的目標。孕媽咪可以多吃高纖的蔬菜水果,幫助腸胃蠕動更正常,改善便秘及下腹疼痛的問題。如果孕媽咪的便秘情形嚴重到連多吃大量蔬果也無法改善的話,可請醫師開一些安全、可幫助排便的藥物。
n 痔瘡
有位孕媽咪來門診時,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對我說:「醫師,我有一個困擾,都不知道該跟誰說….….」原來,還沒懷孕時她就常有便秘的問題,懷孕初期更是嚴重,到了26周時「痔瘡」就發作了,自己嚇了一大跳,所以希望醫師能提供她一些解決「痔瘡」的方法。
由於孕婦的黃體素濃度增加,使得腸道蠕動變緩慢,再加上活動量降低,因而下半身血液循環欠佳,若排便時長期用力失當,軟墊組織持續充血,都會使得「痔瘡」發作。如果工作必須長時間站立或坐著,導致腹壓增加,也容易讓「痔瘡」症狀更加惡化。
一般來說,「痔瘡」可分為為內痔、外痔,嚴重程度也依等級有所不同。主要症狀有:
l 排便時肛門會覺得疼痛,或是灼熱感、搔癢感。
l 肛門口觸摸時有軟塊腫脹。
l 雖然不時都有便意,但是排便後卻覺得沒有排乾淨。
很多孕媽咪有這樣的癥狀都難以啟齒,不過「痔瘡」也不是這麼嚇人的病症,只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跟飲食方式,還是能夠減少「痔瘡」發作的機率。
【紓解方式】適合孕媽咪的舒緩「痔瘡」護理方法:
1. 溫水坐浴:
溫水坐浴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使患部消腫、止痛,做法則是以臉盆裝約攝氏35℃的溫水,讓臀部坐入,浸泡約五分鐘。之後,再用毛巾輕輕拍乾,塗上凡士林或醫師開立的藥膏,以增加潤滑度。每天約可泡一到兩次。
2. 調整飲食習慣:
多吃蔬果,多喝水,有助於排便。當然還要儘量避免刺激性食物,也儘量不要熬夜、避免過度勞累,而使痔瘡的腫痛感更加嚴重。
3. 養成固定排便習慣:
養成定時排便習慣,可不要邊看手機或報紙邊上廁所,因為長時間蹲坐在馬桶上,也容易引發痔瘡,所以每次蹲馬桶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。
4. 持續性的適當運動:
建議所有的孕媽咪們避免久站、久坐及久蹲。如果是工作需要,那麼隔些時間就要休息一下起來走走,以利促進血液循環。
總之,如果很劇烈疼痛則必須找專業醫師開立痔瘡藥膏,或是以手術去除,千萬不要因為害羞而一忍再忍,使得問題一發不可收拾。
懷孕後期(7至9個月):
n 胃酸逆流
「我明明就吃得很少,不知道為什麼晚餐後,一直覺得喉嚨燒燒的?」秀美苦惱的說自己胃酸逆流,有時候連到睡前都還是這樣,所以常常晚上睡不好。
大多數的孕婦懷孕初期的腸胃問題,多半是孕吐、噁心……等等症狀;到了懷孕後期,由於子宮增大頂到胃部,就容易產生「胃酸逆流」的問題。而且,胃部因為被子宮壓迫,常常因為吃一點東西就產生脹氣的情況。
【紓解方式】
一般有這個問題一定要多加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,盡量避免吃甜食與高脂肪的食物,並以「少量多餐」的方式進食。此外,吃飽飯後也不要立刻躺臥下來,以免胃液逆流造成不適。
有此症狀可在飯前喝一小杯牛奶或優酪乳,減緩不適,如果胃食道逆流的問題依舊,可以請醫師開立胃乳和制酸劑,但是千萬不要自行服用胃藥。
n 陰道分泌物增加
懷孕後因荷爾蒙影響,引起陰道的分泌物增加,這屬於常見的生理現象孕媽咪可以不用過度擔心。不過,因為陰道酸度的降低容易引起一些細菌感染,如:乙型鏈球菌、念珠菌等等。那麼,孕媽咪該如何分辨是懷孕造成較多分泌物,還是陰道感染呢?一般,要看分泌物的狀況,若是懷孕造成的分泌物大多呈現透明無味,而陰道發炎或感染引起的分泌物會呈現黃綠色,而且外陰部如果有搔癢就是念珠菌感染。
【紓解方式】
清潔外陰部時請不要使用消毒藥水之類的刺激性清潔劑清洗,而且,平時應穿著透氣的棉質內褲,盡量減少穿太過緊繃的衣物,不要讓會陰部太過悶熱。如果分泌物有異味或顏色改變、外陰部癢、痛,建議還是要儘快就醫。
n 水腫
孕媽媽到了懷孕後期常有這樣的困擾:「醫生,我最近不僅褲子穿不下,連鞋子也穿不下了,水腫的情況怎麼改善呢?」
有些孕婦可能從懷孕中期就開始出現下肢水腫的現象,一些孕媽媽以為少喝水就能避免水腫,其實水腫的主因是由於腹部慢慢隆起,子宮壓迫骨盆造成下肢的血液循環變差而引發的生理性水腫,非喝太多水的關係,所以無需限制飲水。
一般來說,懷孕產生水腫症狀雖屬正常現象,但是,孕媽咪如果有水腫現象合併尿蛋白,就要小心是妊娠毒血症,所以產檢時也要多加留意。
【紓解方式】減緩水腫的方式:
如果是輕微的下肢水腫,建議晚上睡覺時將腳部墊高或是按摩腿部,水腫自然就會消退一些。但如果水腫情況嚴重,甚至出現靜脈曲張,建議穿著彈性襪。
n 靜脈曲張
「醫師,怎麼懷孕之後我的腿長出一條條像蚯蚓般的浮腳筋?產後這些彎彎曲曲的血管會消失嗎?」愛美的孕媽咪對此問題很煩惱,即使大熱天來看診時,依舊穿著個長褲。
一般來說,靜脈曲張剛開始並不會讓孕媽咪感覺疼痛,頂多會感到腿部沉重、發癢,甚至帶有灼熱感,但是,當你感覺到壓痛、抽痛、紅腫等情況遽增,或同時發生發燒、心跳加速、呼吸困難等情形,有可能是下肢靜脈的血栓流至肺部,最好就要盡快就醫。
懷孕時會產生靜脈區張主要是因為體內荷爾蒙改變,在加上胎兒日益增大,使得子宮壓迫血管,下肢血液回流受阻,造成靜脈壓升高,曲張的靜脈也會越來越明顯。當然,並非每個孕婦都會出現靜脈曲張,不過發生率的確比一般人高,而且愈到懷孕晚期愈容易發生,特別是在久站之後更容易發生。
由於每個人站立時左右腳的重心不一,因此兩腿出現靜脈曲張的程度也不盡相同,若靜脈曲張的症狀沒有很嚴重,多數孕婦在生產後就會自然好轉,不用太過緊張;如果是比較嚴重的狀況,可能就需要其他靜脈外科手術來治療。
【紓解方式】預防孕期出現靜脈曲張
1. 避免同一個姿勢太久:孕媽咪不要久坐或久站,以免影響了靜脈回流,平時多起來走動,即使只是在附近公園散散步,也有助於促進你的血液循環。
2. 抬腿運動:坐著的時候,不要翹二郎腿,以免阻礙靜脈的回流,可將雙腳放於小板凳上,躺臥時,則用枕頭墊高雙腳。另外,每天睡前可做一些抬腿的動作,以利靜脈回流;或是用溫水泡腳,也能促進下肢血液循環。
3. 採用左側臥睡:睡覺時,採用左側臥睡的位置,有助於下腔靜脈的血液循環,減輕靜脈曲張的症狀。
4. 控制孕期體重:如果體重超重會增加身體的負擔,更不利靜脈回流,因此建議孕媽咪在整個孕期體重增加應控制在12~15公斤之內。此外,也盡量不要提重物,以免增加對下肢的壓力,不利於症狀的緩解。
5. 穿彈性襪預防:如果因為平常工作必須久坐或久站,擔心自己腿部伸展不足,可從懷孕中期就開始穿著孕婦專用的彈性襪,來減輕腿部受到的壓力,以改善下肢靜脈循環。
準媽媽隨著懷孕週數增加,大約36週時胎位會漸漸下降,到38週左右,寶寶的頭部會進入骨盆腔,但隨著胎頭下降,對孕媽咪本身的壓迫也會增大,使血液回流變差。我通常在懷孕初期就會建議準媽媽要調整一下生活習慣,才能應付懷孕後期帶來的諸多不適。等孩子出生後,餵奶、抱寶寶等照料工作,也會頻繁地使用腰腹部肌肉,所以孕媽咪可千萬別虧待了妳的身體,最好孕前就善加保養,別讓身體開始抗議!
(BOX)好孕小知識
在生產過程中,常見的問題除了早產、胎兒先天異常之外,最常面臨的就是新生兒「感染」的危機,常見的有大腸桿菌感染、乙型鏈球菌感染等等。其中,乙型鏈球菌感染可能造成新生兒染病的嚴重後果,因此孕婦在懷孕35-37周產檢時,會進行乙型鏈球菌的培養篩檢。檢查方法很簡單,就是由醫師在孕婦的陰道及肛門採樣後,再將檢體送至檢驗單位進行培養。約於一週內即可知道孕婦有無乙型鏈球菌之帶菌。
一般女性感染乙型鏈球菌並沒有特殊症狀,只有少數人會有泌尿道感染的徵兆。當然,並非所有婦女感染此菌後一定會有症狀,生產時新生兒不一定會絕對感染;不過為了降低風險,建議孕婦還是要做好產前檢查並預防性治療。如果孕婦經篩檢檢驗確定感染乙型鏈球菌,也不用擔心,經過醫師評估,可提供預防性之抗生素治療,以降低新生兒感染。